秦始皇嬴政成年之前的经历坎坷崎岖,造就了他阴郁深沉的性格。同时也给了他审时度势的能力,能跳脱事件本身看透背后的规律。
这也是为什么今天看来,秦始皇能够在他那个时代做出那些具有前瞻性的决策。
包括修长城,疏通建立水利,废除贵族分封土地制,改为更有社会性的郡县制度,这些决策对于中国建立大一统政权有深刻影响。
这些决策平常的贵族是没有悟性做到的,秦始皇之所以能够有这样为民着想的觉悟。
是因为他早年深刻体会到民间的疾苦,幼年跟随父母在他国做人质,这期间看尽人世间苦楚,也看透了人性最黑暗的一面。
阴暗无光的童年,他学会了隐忍求生存。在做人质的日子里年幼的嬴政只能隐藏自己的欲望,卑微求生。嬴政一生可以说是被迫而为之,如果不反抗,就只有死路一条。
所以他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做了许多残忍之举,在亲生母亲与情夫密谋夺取自己政权时,不惜将母亲的情夫车裂,而后软禁母亲。将母亲的两个私生子,自己的同胞弟弟亲手杀死。
最亲的母亲居然也会背叛自己,自此嬴政心中对任何人再无信任和柔情,
这也让嬴政能毫无牵挂地开始他的雄心壮志。他于是开始广纳贤才,重视谋臣,利用手下的贤才开始他的兼并六国之路。
秦国当时的国力旺盛,加上嬴政的雄才谋略,仅仅不到十年的时间里,已完成兼并六国的大业。自此中国进入了统一的皇权集中的时代。
黑龙袍的由来与风水有关
六国统一之后,秦始皇嬴政迷信各种玄学学说。其中“五德终始说”一直备受推崇,“五德终始说”是阴阳学说,''五德''也就是五行。
金,木,水,火,土。五德周而复始循环往复,各者互有联系,相辅相成,又有相生相克之意。
研究好“五德终始说”能够窥探到天地万物行进的始末规律,包括皇权的更换。
自古皇帝都想借用各种方法巩固住自己得之不易的江山
。秦始皇也不例外,便对于“五德”学说深信不疑。而“五德终始说”中的“五德”也有五种颜色代表。
五德五色,金德代表色是白色,木德代表色是青色,水德代表色是黑色,火德代表色是红色,土德代表色是黄色。
秦始皇认为自己运势为水,朝代为水德所掌管。所以经常身穿黑色来求取好运势。
为保全自己的江山秦始皇不单自己身穿黑色龙袍,连寝衣内里都是黑色。
还将秦军主色换为黑色,黑压压的一片。
秦军过路,寸草不生。
在统一六国的过程中,只要看见秦军的黑色旗帜和黑压压的秦军,对方军队士气就去掉一半。玄学总是让人心生敬畏之心,不得不说某些事还是有他存在的道理的。
五德相生相克,周而复始。
自然的规律平常人只能顺应命运的安排。但秦始皇并非平常人,他一路坎坷走来,即敬畏天命又想自己掌控天命走向。
所以秦始皇后来年老追求长生不老,是想长久地掌控皇位,延长寿命,生生世世体验权力集中于他一人之手的快感。
五德之说也好,长生不老术也好,都是为了满足秦始皇野心而被秦始皇所推崇。
所谓心诚则灵,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皇权得到最大限度的扩展。
天下苍生都在他的股掌之间,所有人都对他俯首称臣,这种权力对一个人是莫大的毒药,一旦沾染上,就会拼命想留住这种感觉。
秦始皇的水德王朝,不仅将黑色运用到各处。在治理国家上也跟随着水德的规律。不仅修改年始,还奉行六六大法,数字以六为最佳等措施。
结语
后世皇帝也陆续受到“五德”学说的影响,但为什么没有皇帝敢于秦始皇一样奉行全黑的水德之法来治理国家呢?
一来是黑色太过庄重沉寂,不好驾驭。
再者,每个朝代德君王都对“五德”有自己的见解,不会盲目学习秦始皇的道路。
秦始皇的治理国家之法,水德之法也并不适用于其他朝代。
更重要的是,盲目照搬硬扣秦始皇的治理之道还有可能有损自己朝代的国运。处于权力中心点的皇帝是不会把自己的政权当作儿戏的。
“五德终始说”终究是阴阳玄学,皇帝们会对其敬畏但完全任由玄学掌控自己的决定和人生,风险还是太大,这是最现实的原因。
当然在面对后世之时,皇帝们会美其名曰尊重千古一帝,不敢与有所其冲撞,也怕压不住水德之运。于是才小心避开黑色龙袍,转为土地的金色龙袍更为安稳一些。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