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仓赈粮的方式一般有两种,一种就是按人头,给予一定的粮食。还有一种是设置粥棚,熬粥舀给老百姓喝。而后一种方式,则是比较普遍的方式。
有一些大户人家,为了体现善行,这时候也会设置粥棚,熬粥给过往的那些四处逃荒乞讨的老百姓喝。
那么,古代开仓赈粮的时候,为什么会以设置粥棚的形式,为什么又是以熬粥的方式给老百姓喝呢?为什么不直接给粮食,或者煮干饭给老百姓吃呢?
关于这个问题,一般可能有这样一些答案。
一是粮食太少。没办法直接分配和煮干饭。因为这样一来,肯定不够吃。如果是熬成粥,那么,粥里面还有很多水,这些水喝进肚子里后,会很快让肚子变得饱起来。
二是饥民太多。在开仓赈粮的时候,虽然说可以按照户籍情况进行清点,并给予粮食。但是,一般在闹饥荒的时候,饥民到处都有。总不可能只给当地的饥民,不给外地的居民吧?而外地的饥民又很多,有限的粮食,根本就满足不了需求。因此,只能采用熬粥的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配图)
三是方法简单。用熬粥的方式实施开仓赈粮,是一种非常简单的办法。因为仓库里不但粮食有限,而且肯定不可能只有大米这些,而是有很多五谷杂粮。这些五谷杂粮,要做成馍馍,或者做成面条这些,会非常麻烦,耗费不少人力物力。而如果只是熬成粥,那样的话,显然就会非常简单。
四是利于消化。当大饥荒爆发的时候,许多人是非常饥饿的。如果在他们饥饿的时候,给他们吃干饭或者馍馍,都不利于消化。这样反而会让那些饥饿的老百姓死得更快。为了避免老百姓死亡,所以,最好的办法,就是设置粥棚,给饥民们喝粥。这样,既可以让他们变饱,也不会出现被胀死之类的现象了。
以上讲的这些原因,都有一定的道理。不过,我觉得古代之所以要设置粥棚,熬粥而不是煮干饭给老百姓吃,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为了彰显朝廷给予的恩惠,体现皇恩浩荡。试想,在非常热闹的地方,生火煮粥。一时间搞得热气腾腾,香气扑鼻,远远近近都能闻到食物浓烈的香气,看到热气腾腾的蒸汽,感受到老百姓大汗淋淋的场景。这时候,会不会就有一种皇恩浩荡的感觉呢?
而体现皇恩浩荡,正是皇帝最需要的东西。因为这样一来,大家都会拥护朝廷,老百姓就不容易造反了。而老百姓不造反,朝中大臣也不敢随便反叛。因此,国家就能保持长治久安了。
(参考资料:《中国通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